矿产资源外部经济评价———环境、社会评价系统
1、生态环境评价系统 其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开发环境评价系统;其二是资源利用环境评价系统。
2、矿产资源的获利能力受两个条件的制约:其一是内生经济性或称禀赋经济性,是由矿体(层)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数量、质量、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地温、地压等所决定的开采经济性;其二是外部经济性,即由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形成的外部成本对资源开采获利能力带来的约束。
3、矿产资源规划评估是指对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规划的过程。它涉及对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可采性、开采技术、经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管理措施。
4、城市建设用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的实质就是协调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地质环境发展过程中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之达到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受到保护、经济稳步增长的效果。
5、建设适宜性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其评价如下:建设适宜性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评价。从综合角度出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评价。环境因素 评价环境因素评价是建设适宜性评价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因素的评价。
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矿产资源评价和预测研究的内容包括单元划分、预测对象确定、模型区选择、变量取值和变换、方法合理运用和靶区优度排序与筛选问题、预测成果的验证和效果追踪问题、精度评价、风险评价和经济评价问题等(赵鹏大等,1993)。
地质调查与评估:在勘探初期,首先进行地质调查,收集区域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地质资料,对矿产资源分布的可能性进行初步评估。 地质测量与地球物理勘探: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测量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地质钻探等。
初步地质调查与评估:此阶段收集区域地质、地形、气候和水文数据,对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初步判断。 地质测量与地球物理勘探: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地形、地质剖面测量以及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利用重力、磁性、电磁等技术来探测矿产资源。
将矿点数×品位×矿石量=资源量,获得一个资源量。6)完成一次资源量的模拟,将数据保存,并将资源总量设为0,接着进行下一轮的抽样模拟,执行2)。7)完成抽样模拟,将根据预测单元数的大小设置分组数,对获得的所有研究区资源总量建立概率分布。
矿产资源财务评价的程序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对内外部建设条件及经济地理条件的了解,确定评价方案,测算投资、生产成本、销售成本、销售收入等一系列财务基础数据。第二步:根据预测数据,编制评价基本报表,如编制财务分析表、财务现金流量表、财务外汇流量表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
1、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分析 在评价的20种矿产中,有8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100%,成为本地区特有的优势矿产;有3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80%以上,成为本地区的重要优势矿产;另有3种矿产的储量占全省储量的30%以上,成为本地区的重要矿产;占全省储量8%以上的尚有煤炭1种。
2、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是对某种探明的可利用资源按其初级产品价格折算的价值,该指标不扣除矿产资源的采选损失及勘查、开采的要素成本,用以宏观上反映一个特定区域的矿产资源实力。
3、煤炭开发利用结构单一,忽视了共伴生矿的开采和利用,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单一的利用结构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相关补充产业。我国煤炭行业安全和利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安全生产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如加大安全投入,严格安全管理等。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南省矿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支撑省内国民经济发展、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完整矿业经济体系,对其他产业和经济建设发挥了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91种,矿山从业人数30.42万人,年产矿量69亿t,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3398亿元,矿产资源开发利润总额40.3亿元。
5、⑥资源枯竭,矿井衰老,产量下降等,使吨煤分摊的矿区环境价值更高。⑦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矿区环境价值中的存在价值更为突出等。 永城矿区煤炭开发环境价值要素选择及综合评价 根据《煤炭资源价值与矿区可持续发展》(刘金平、樊华民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的研究成果。